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> 论坛>热专栏>正文

【议起来】全班95%的孩子不认识白蜡烛,是无知还是课本落伍

2018-12-21 14:12:22

来源: 新华网

0评论

分享:

近日,有媒体报道杭州某公办小学的孙老师发现三年级班上的孩子中,有95%不知道白蜡烛是什么,即使告诉学生“这是蜡烛”,仍有孩子在实验报告里写“蜡烛是塑料做的”。对此,有网友认为是孩子无知,缺乏常识;有网友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,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自然规律,不知道也不影响生活。你怎么看?欢迎来说一说。

三年级的学生不认识蜡烛,是无知还是情有可原?

@晒网小鱼: 我觉得这种“无知”很正常,我小时候所用所见,我的孩子也不是都见过都知道;我妈妈小时的所用所见,我也不是什么都见过都知道;我姥姥小时候的所用所见,我妈妈也不是什么都见过都知道。这些都是时代的产物,会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更新换代,但重要的生活痕迹也会被博物馆和历史书留下,每一代人都是这么传承过来的。

@胖胖:小时候我家停电还会点蜡烛呢,这也就过去了10多年的时间,就已经有人不认识蜡烛了,着实震惊!

@MULINSEN:这个事情跟“五谷不分”的差别不大,无非就是现在蜡烛用得少了,孩子们没见过,不认识也正常。

用“生产队”举例,用“蜡烛”做实验,课本落伍了?

@伽利略:以前挂点滴的瓶子是玻璃的,现在改用软塑料袋的,点滴液滴下来的原理已经发生了变化,解释压强的时候再用打点滴的例子可能学生们其实并不理解,毕竟他们对以前的玻璃瓶的点滴没什么印象。我觉得课本上的例子还是应该与时俱进,这样既方便学生理解,熟悉的东西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让他们真正能用科学解释生活。

@滩涂:我觉得书上的东西带点儿时代感色彩挺好的,本来有些东西日常生活中就已经不常见了,如果课本上也完全不提,那学生了解的渠道就更窄了,甚至可能连发现“我不知道这是什么”的机会都没有。

学习,应该让孩子们走进“生活”

@花开: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。如果只靠死记硬背的话,从长远来看也不可能学好科学这门学科;如果没有生活阅历,课本上的知识也无法活学活用,最后可能也只停留在一行字的记忆上。比如我学物理的时候一直理解不了“惯性”,直到有一天坐公交车,司机急刹车,身体突然前冲,那时候真的感慨发现“惯性定理”的牛顿是个天才,物理很神奇。

@乐乐:课本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,无论是编书的人还是出考题的人,都有自己的盲区,想要学好一个东西不光要学会课本里的,还要学习课本外的,这才能真正见识到不同的风景、领略不同的知识之美。

@LEE:作为父母,一方面可以带孩子多体验一下生活,比如到田野乡间,这样孩子们应该就能回答出“小麦和水稻的叶子是平行脉还是网状脉”的问题了;另一方面,不能太娇惯孩子,还是应该让他们自己多动手、多接触一些新事物,也算是扩展他们的视野了。

【责编:执瑞】

评论

0评论
  • 用户名

全部评论(0)

    该文章暂时没有被评论过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