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> 电商>零售>正文

苏宁小店开启预售功能 “小微零售”涨势从社区开始

2019-04-19 11:41:51

来源: 蓝科技

0评论

分享:

【蓝科技】晓青

商业预售不是苏宁率先发明的。但是在智慧零售之下,苏宁将预售发挥到了极致。

日前,苏宁小店线上商品预售功能率先在南京开启测试,并将于近期在全国范围正式上线。

预售功能采取先销后采的模式,将生鲜的品质与即时配送的融合提升到更高的级别。

如果只是就预售看苏宁,显然过于狭隘了。零售预售的背后,是以社区为单位的商业零售正在涨势。

“小微零售”的本质,是以社区为单位,服务于三公里范围之内的社区用户。而苏宁打出的预售功能,即增加了用户粘性,又能准确把握用户的需求。

通过预售,精准打通生产终端与销售终端,在保证品质、新鲜和物流的前提下,让消费者有更好的体验,这是预售展示出来的积极一面。

正所谓“民以食为天”,关系到人们吃饭的问题,再小也都是大事。互联网巨头们细分领域,生鲜电商成为最后一片“蓝海”。

根据欧睿咨询的数据,2018年中国生鲜零售的年度总销售额达到4.93万亿元,然而绝大部分仍发生在传统市场和超市中,仅有不到5%的交易转移到了线上,生鲜电商渗透率相对很低。

除每日优鲜、天天果园等生鲜电商,苏宁、美团、阿里、腾讯等也开始加大力度布局生鲜领域。

美团买菜向北京市场进军,叮咚买菜与饿了么口碑签约战略合作协议,社区生鲜再次被提上了零售行业的风口。

早在去年初,苏宁小店就针对消费需求极大的社区群体,基于苏宁易购的生鲜品类供应链与强大的46座冷链仓运输系统,以自营门店的运营模式打出了“共享厨房”和“共享冰箱”的概念。这其实为苏宁小店在全国的预售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
比如,新鲜草莓的运输车辆时速不能超过40km,柚子的货架期是半年左右。

苏宁小店的预售模式从高频刚需的生鲜食材为切入点,采取先销后采的模式,使部分高价值商品能够降低其在门店和前置仓滞销导致的损耗,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包装商品、短时效商品、高损耗商品无法在小店售卖的问题。

社区生鲜预售功能的加入,让消费者基于苏宁小店这一平台,在商品种类和服务实效上有更多的选择。同时,苏宁小店商品预售页面上的SKU也会同步接入苏小团,联合全国20000多名团长同步推广。

社区预售与“小微零售”殊途同归,本质上是相同的。在社区零售里苏宁以生鲜为入口,扩展出了休闲零食、美妆个护甚至家居家电等品类,全面切入“家庭消费场景”。

苏宁小店的预售模式是以熟人社交为纽带,采用预售模式从而能够经营包括活鲜在内的保质期更短的商品,并降低损耗。

在物流方面,苏宁统一配送给苏宁小店后用户自提,通过转移降低履约成本,可以在商品价格上给出更多的让利空间,从而对消费者产生更大的吸引力,同时也释放了苏宁小店作为社区零售店的价值。

苏宁在社区生鲜领域的布局有着很明显的核心——定位于“App+门店”的双线服务平台,围绕苏宁小店的线下布局和苏宁易购大体系下的生鲜供应链路,进行多种渠道和营销形式的尝试。

围绕社区做文章,以生鲜品类打头阵,重塑线下渠道和流量变现方式,这是苏宁预售的目标之一。

苏宁小店的预售模式将流量引到线上,进而转化其他品类的购买。而且苏宁小店有其他社区电商没有的优势:售后。

只要生鲜出现了问题,就可以立刻到门店进行退款、赠与,给顾客更好的购物体验。

对于讲究“薄利多销”的社区生鲜店来说,苏宁小店提升了供应链效率、提高了周转,从物业使用、人员、物流、损耗、服务等多方面下手提升,和传统生鲜拉开了距离。

随着苏宁策略朝着本地生活平台下沉,苏宁小店的预售会开启生鲜供应链新场景,店仓一体的社区零售新模式。

【责编:执瑞】

评论

0评论
  • 用户名

全部评论(0)

    该文章暂时没有被评论过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