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> 城市>城市关注>正文

山东深挖“蓝色”动力 打造向海经济

2018-02-08 11:02:49

来源: 中国新闻网

0评论

分享:

山东深挖“蓝色”动力 打造向海经济
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月25日-2月1日在济南召开。 梁犇 摄

中新网济南2月1日电 山东省“两会”临近尾声,今年的山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强化陆海统筹,打造向海经济,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的“蓝色”发展计划,成为今年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。

山东的海岸线全长3024.4公里,大陆海岸线占全国海岸线的1/6,仅次于广东省,居中国第二位。沿海岸线有天然港湾20余处,近陆岛屿296个,沿海滩涂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,15米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约1.3万余平方公里,具有先天“蓝色”优势。

山东省省长龚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,山东将谋划推进青岛港、渤海湾港、烟台港、日照港四大集团建设,适时组建山东港口投资控股集团公司,做强海洋生命健康、海洋高端装备、海水利用、绿色海洋化工等产业;加快“海上粮仓”、海洋牧场和海洋经济特色园区建设;实施“透明海洋”工程和“智慧海洋”深海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,筹备打造中国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。

对此,山东省人大代表、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、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孙松认为,发展海洋经济,要实施海洋综合管理。正如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提出,山东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,开展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试点,倡导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。

据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首席科学家、“千人计划”国家特聘教授吴锜介绍,“国际海洋传感器产业研究院采用‘1+N’的协同创新模式,以山东大学的海洋传感器研究中心为核心,引入国内外一流的海洋传感器企业和研究单位联合开展交叉型、创新性研究,开发下一代海洋传感器。通过协同创新将青岛打造成为基于‘中国芯’的国际海洋传感器之都。”

海岸带的空间资源非常有限,综合利用是新的挑战,也是新的机遇。孙松表示,近海要将自然养殖和休闲旅游相结合,不能乱捕捞;“海洋牧场”建设则要以海岛为主要区域。海洋科学研究机构要根据政府的发展需求定向研究,使科研更有益于社会经济发展,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,“海洋科研不要求量变多大,要追求质变的贡献”。(完)

[责编:温仁]

评论

0评论
  • 用户名

全部评论(0)

    该文章暂时没有被评论过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