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了那么多遍《西游记》,依然不知道唐僧去西天取的是什么经
2018-03-29 16:57:41
来源: 明朝那些事儿
0评论
我们都听过唐三藏取经,都知道玄奘西行历经艰难险阻,但是要问一句,玄奘西行要去取什么经,绝大多数人恐怕回答不出。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细细道来。
唐三藏去西天取什么经?
玄奘年轻时遍谒各位大师,广泛吸收各家学说,但越是深入了解越,迷惑。
唐初流行持“当常”说的摄论师,和持“现常”说的地论师,两家关于阿赖耶识之说不能统一,亟想求得解决。
当时有位叫波颇的印度僧人在长安讲经说法,玄奘从他身上得知,印度有一个叫那烂陀的寺院,是研究佛法的最高学府。
那烂陀寺
那里有一个叫戒贤的高僧,通晓一切佛法经论,他所授的《瑜伽师地论》(当时还叫《十七地论》)是总赅三乘学说的最高体系。
可是,当时中原地区没有全本被翻译出来的《瑜伽师地论》,所以玄奘一路到了犍陀罗。
可惜的是,曾经非常繁盛、佛法尤其兴旺的犍陀罗国,在玄奘法师到来的时候,已经彻底衰败了。
按照他的讲法,这里很多人都已经开始信的是外道,也就是其他的宗教了,比如婆罗门教、印度教或者是仙教,甚至有部分人是所谓的东方教会,就是我们之前讲的景教的教徒。
他开始明白,他要取得真经,就得去当时亚洲的世界学府——那烂陀寺。
可是,当离那烂陀寺仅有一步之遥的时候,玄奘却驻足不前了。面对自己心中的圣地,玄奘为什么迟疑徘徊、思绪万千?内容太多,小编就不展开叙述了,大家可以移步【红枣FM】收听,这里有最全的传统古典文学赏析品读等节目。
总之,玄奘最终来到了那烂陀寺,拜入住持门下学《瑜伽师地论》。听了一年半,玄奘才理清头绪,跟着又再听了三遍,才算全部都搞清楚。
本着造福千万家的想法,玄奘取得真经之后自然还要译经,让更多人领悟《瑜伽师地论》的玄妙精奥。
《瑜伽师地论》是什么书?
我们先解一解这个书的名字吧。瑜伽不是今天练印度瑜伽那种瑜伽,瑜伽这个字在印度原来指的意思是一种修行,一种精神上跟身体上面修行自己、改变自己、锻炼自己的一种方法。
在佛教里,这个瑜伽除了保有修行的意思之外,还又变成更复杂的一个哲学概念,就是相应。
就是说一个人学瑜伽的时候,我学懂一套瑜伽的观想的方法,于是我观能够相应于我所观的境界,我行能够相应于我所行的境界,然后就会得到相应不同境界的果实,这叫相应果。
那瑜伽师又是什么呢?瑜伽师就是能够学这套东西,学懂了而且能够教人的这种老师叫瑜伽师。
所谓“地”是什么呢?地就是不同的境界、不同的范围。
《瑜伽师地论》顾名思义讲的就是一个人开始佛法修行,从最简单最基础一直到最高境界,不同的层次上面会怎么样来修行,会得到什么样的效果,面对什么样的情况。
简单来说,这部书就是把人们修行从一开始到最后能够得到涅磐的全部的情况、程序清晰地理出来。而且它试图贯穿之前印度佛教里面的各种理论。
玄奘译作和著作失传
《瑜伽师地论》玄奘带回来了,译了之后又写了很多的注。他当年用梵文写了很多的著作,但都在印度流失了。
但是他的弟子窥基法师,也是一个非常聪明、年少的时候就已经很了不得的天才。
窥基法师继承了玄奘的衣钵,继续弘扬他的学说,并且创立了一个宗派,这个宗派就叫“法相宗”。因为玄奘法师号大唐慈恩法师,且驻席在长安的慈恩寺,所以又叫“慈恩宗”。
慈恩寺
这个宗派可以说是当时最受皇家所供养跟推崇的一个宗派,学习的人多半都是贵族。而且接下来的继承人都是天资聪颖的大师级人物。
但是问题在哪儿?问题在于这个宗派在中国传了七十年,三代之后就绝了。因为唐武宗发起了会昌法难,要灭掉所有佛教的东西。
加上这个宗派都是一些佛教“精英”在研究,一般人要弄懂难度系数有点大,这就使得这个佛教是完全远离中国老百姓。
中国人真正欣赏得了的佛教是什么呢?别给我来那么多理论,别给我来那么多复杂的法门。
比如说净土宗,我专心念好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六个字就搞定了,才不要管什么佛法佛理的。
所以玄奘法师在中国变成了在历史上最吊诡的一个人物:一方面,他是全中国人最知道、最清楚、最有名的和尚;另一方面,我们却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到底在搞什么……
玄奘西行印度求法的真实生活及其旅程的原貌到底如何,他一路上经过了哪些地方,都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,和《西游记》中所描述的场景有何异同,下载专注传统文化的音频APP【红枣FM】,《玄奘西游记》为大家一一解答。
音
频
品
赏
钱文忠《玄奘西游记》:他是唐朝的一位伟大僧人,法号玄奘。他徒步十万里,历时十七年,远赴天竺取经。他的西行之路,是一条由信念、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。
[责编:温仁]
评论
全部评论(0)
0评论 2590天前
0评论 2590天前
0评论 2590天前
0评论 2590天前
0评论 2590天前
0评论 2590天前
0评论 2590天前
0评论 2590天前
0评论 2590天前
0评论 2590天前
用户名